新闻动态

陈赓要撤兵徐总没同意,战后陈赓懊悔说:撤回两个连,大损失啊!

         发布日期:2025-04-13 15:51    点击次数:185

在抗日战争时期,徐向前巧妙指挥了一场出色的伏击战,这场战斗发生在响堂铺地区。

然而,这场战斗可谓惊心动魄,几度濒临中断,险些未能如期展开。

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?

1938年3月31日天还没亮,徐向前就带着八路军129师的战士们悄悄摸到了响堂铺,准备打伏击。徐向前把指挥所安在了响堂铺北面后狄村的山坡上,769团在东边埋伏,771团负责正面,772团则在指挥所右后方的马家拐待命。陈赓的旅部指挥所就在771团阵地后面。

四周安静得出奇。所有人都在焦急地等待,期盼事情能按计划顺利进行。然而,意外还是发生了。就在这时,陈赓突然给徐向前的指挥部打来了电话。

陈赓接到772团的消息:东阳关那边有200多个敌人跑到马家峪了;长宁东南边的山坡上还有敌人骑兵,正朝我们后方移动。

“说说你的想法吧。”徐向前询问道。

陈赓说:“我”推测,敌人可能察觉了我们的埋伏计划,打算从右侧进攻,切断我们的退路。如果真是这样,我们的处境就非常不妙了。”接着,他向徐向前请示:“要不要把主力部队撤回庙上村和鸭儿山,在那里阻击敌人?”

徐向前愣了一下,没吭声,默默放下电话,转身走向了墙上的地图。

从庙上村出发时,部队就曾遇到过类似的情况。当时是听到枪炮声后传来的“情报”。现在又出现了这种突发状况,徐向前面临一个难题:如果敌人已经发现了我们的埋伏,反过来包抄我们,那就非常危险,必须立即撤退,放弃这次战斗或另想办法;但如果情况并非如此,贸然撤退就会错失胜利的机会。该怎么办?徐向前陷入了深深的思考,努力做出准确的判断。

"副师长,咱们要不要撤退?"陈赓再次来电询问。他根据自己的判断,已经把原本部署在路南的两个连队调到了路北,以防不测。

"首长,咱们是不是也该想想后路啊?"一名部下谨慎地向徐向前建议道。

徐向前沉默不语。实际上,他脑子转得飞快,迅速得出结论:这“情报可能有误”。首先,要是敌人察觉了埋伏计划,不可能只派这么少的人来“试探”。其次,其他地方的敌人也没啥动作,这么大规模的部署,日军会让一小队人马单独冒险吗?想到这里,他抓起电话对陈赓说道:

上头没发话,原定计划照旧执行。部队原地待命,继续保持隐蔽,千万别被发现。目前的消息暂时不要往下传达。

陈赓似乎还想再说点什么,可徐向前没等他说完,就直接挂断了电话。

挂断电话后,他一脸认真地告诉参谋们:“大家都别紧张。”随后,他安排邓仕俊和另一名参谋分别前往东阳关和苏家蚊查探情况。临走前,他再三强调:“务必把真实情况弄清楚,抓紧时间,快去快回!”

大约两小时后,参谋人员返回。他带回的消息证实了徐向前的推测:在东阳关一带,敌军没有任何异常行动。由于天色太暗,巡逻队误把村民的几头驮驴当成了敌人的骑兵。听完报告,徐向前松了一口气。

大约早上九点,敌军闯入了我们的埋伏区。771团的团长徐深吉决定先放过前面的100多辆汽车,让它们进入769团的伏击范围,然后突然从中间切断,堵住后路。随即,步枪、机枪和迫击炮同时开火,原本安静的山谷瞬间变得热闹非凡。日军被这突如其来的攻击打得措手不及,汽车像无头苍蝇一样在山沟里横冲直撞。车上的日军有的跳下车,有的被翻车甩出,还有的试图抵抗,但他们的机枪和迫击炮还没来得及架好就被摧毁了。就在敌人陷入混乱之际,埋伏了一夜的战士们如同猛虎下山般冲了上去,用手榴弹和刺刀迅速消灭了那些顽抗的敌人。

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激烈战斗,我们消灭了400多名敌人,摧毁了180多辆汽车,战果相当显著。这场战斗打得干脆利落,给日军14师团山田辎重队的两个汽车中队造成了毁灭性打击。不过,还是有30多个敌军从路南的山地逃走了。陈赓得知这个消息后,遗憾地表示:“把路南的两个连撤回来,真是亏大了!”

《中国人民解放军十大元帅:解放军十大统帅鲜为人知的历史》这本由中共党史出版社推出的热门书籍,详细记录了徐向前将军在响堂铺战役中的指挥经历。作为该出版社当年的销量冠军,这本书一度登上中国军事类图书销售排行榜的榜首位置。



 
友情链接:

Powered by 彩吧娱乐股东65034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